
2023年,这个世界不确定性仍然很多,硅谷银行倒闭,俄乌冲突等等,这些对我们影响几何?4月1日,深圳,我将携手4位导师,帮大家一起找到属于你的确定性。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与。

观点 / 辰辉 主笔 / 万青 责编 / 李桑
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1839篇原创文章
前段时间,我的直播间邀请到辰辉老师。他曾在世界500强企业有过十余年的管理经历,服务过中国工商银行、中国电信、新华保险、伊利、老板电器、三星、尼尔森等多家知名企业,管理培训课程达1000余场,有着非常深厚的经营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。他在直播中分享的管理经验,非常接地气,很贴近实战。很有启发。我也把书中和直播中的这些收获,挑出几个日常管理团队中常见的痛点经验,分享给你。
团队带不动,要不要重新招人?
要么是执行力不行,要么是能力不行,要么是态度不行。优秀的人才,有时确实可以一顶十,总是超额完成目标。比如早期的阿里、谷歌,刚刚创立的时候,其实都很难招到优秀的人。马云曾开玩笑说,阿里巴巴创业时,街上的人只要会走路,不是太残疾,我们都招回来了。所以,最初加入的员工,大多并不是市场上所谓“最优秀”的人。但恰恰就是这些并非“最优秀”的人,带领谷歌、阿里获得了爆发性的成功。一个组织的文化、治理结构、管理机制、团队氛围等等因素,对于公司和员工个人发展的影响。我的建议是,先把目前拥有的团队,就当做你在市面上,已经能找到的最好的团队。在咨询过程中,我们发现员工执行力差,业绩差主要有4个原因:我举个简单的例子,比如现在有个项目任务,很紧急,要马上执行。你找到了相关项目负责人,立刻开了会议,也给了任务执行决议。很多管理者会说,我交代任务时,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啊?我的神态,我的语气,都明摆着这事儿十万火急,一旦延误,提头来见。而且组织越复杂,信息传递次数越多,组织能力几乎必然越差。所有人围成一个圈,一个人小声地把故事讲给另一个人,一传十,十传百,传到最后肯定面目全非…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丢失,被草率地解读、歪曲、编造,甚至干脆被漏听。从总监到经理再到员工,你在说一只猫,员工可能会理解成老虎。你的意思原本是十万火急,咱先完成再完美,别磨叽了。到员工那里,可能会理解为,您既然交代这么重要的事儿给我,那更急不得了,咱得慢慢来,等我排查完一万八千九百项风险之后,这事才能干。我们平时沟通的时候,可能看到对方在点头,就会以为对方理解了意思。信息传递中,由于每个人的文化水平、知识背景、经历和经验等存在较大差异,信息的损耗是很多的。假设沟通传递的信息量是100%,一次传输后,衰减到90%,8次下来估计就只剩下1/3了,等到下面执行人员真正做事情的时候,恐怕早就不是上面要的了。你真的讲清楚什么时间点完成?做到什么样子?具体干什么了吗?你平时给下属培训和辅导足够吗,下属的经验足以应对这次项目吗?你平时是在用爱发电吗?给的激励到位吗?下属愿意做这件事吗?在做项目时,你给下属的时间够吗,资源够吗,支持够吗?如果你给的支持不够,只能说明,这件事对你来说,没那么紧急,没那么重要。如果你都没有让下属确保理解你的意思,也没有帮助,你交代的事情,又怎么可能如愿以偿?我还就不信了,砸钱还招不了一个我喜欢的,有经验的,配合我的?在管理中,从来就没有什么灵丹妙药,可以一下子药到病除。凡是效果特别好,立竿见影的,往往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,发挥着巨大的副作用。先不说你招不招得来,就算招来了,空降的人也很容易水土不服。而且对方也许不止有钞能力,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,更好的组织文化,更好的团队氛围...在人才争夺过程中,仅仅比撒币,通常会被食物链中更高层次的强者揍得鼻青脸肿。所以,你想要一个完美人才,而你心中的完美人才,通常有自己的想法。我再举一个例子:美国一位叫吉尔伯特的行为工程师,在参加了300多个组织并获得有关业绩提升的奖项后,提出了一系列可以将下属业绩从一般提升至卓越的方法,其中BEM行为工程模型是其中之一。吉尔伯特认为,影响下属业绩的因素中,最重要的不是下属的态度或能力问题,而是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问题。在BEM模型中,前三个因素完全是管理的问题,分别是“标准和反馈”、“流程和工具”以及“奖惩和激励”,把这三个管理问题的影响程度加起来是75%。而和下属相关的三个因素,“知识和技能”、“天赋和特长”以及“态度和动机”,加起来也只占25%的权重。如果你想提升组织成员的业绩,把焦点放在下属身上,是不现实的。
下属出错闯祸了,怎么办?
在日常管理中,很多时候,当下属犯了错误时,管理者都会严辞批评一番,有时甚至将员工骂得狗血淋头。在他们看来,似乎这样才会起到“杀一儆百”的作用,才能体现规章制度的严肃性,才能显示出管理者的威严。“当遭受批评时,下属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话,其余就不听了,因为他们在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。”管理是一种平衡的艺术,而平衡可以出现在任何一段关系之中,比如亲子关系。你周末在家里的书房办公,突然,从客厅传来一声清脆的巨响。你跑出来一看,发现是客厅架子上的青瓷花瓶掉在了地上,摔了个稀巴烂,碎瓷片散落一地。望着满地的碎片,你是不是会气血上涌,双眼一黑,甚至想大发脾气,大声斥责?赶快打扫现场呀,残渣碎片,都是可能造成二次伤害的呀。如果你的情绪很暴躁,那孩子一定会下意识的做一件事。就像面对老虎和狮子一样,战战兢兢,强迫大脑停止思考。“对不起,刚才是我乱扔东西,不小心,打碎了花瓶。”孩子,这花瓶,价值1万元,也是爸爸书房里最喜欢的花瓶。这时,你要进一步问,咱们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日后再发生?而是想想,这件事教会了你什么,可能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风险,今后我们该如何避免。如果青瓷花瓶,砸在你的头上,就会流血受伤,这是爸爸不愿意看见的。你可以想想,平时是哪些行为,是有可能给你带来风险的,家里哪些物品,是可能会伤害你的。看见孩子,认可孩子,帮助孩子反馈,并不断校正孩子的行为。有个主管接到投诉,说是有人把货发错了,险些造成客户的重大损失,客户很生气。这时主管千万不要和客户辩解,也不要把下属叫过来,劈头盖脸一通臭骂。因为你越辩解,客户就会越生气,你越骂下属,下属的内疚感就会越少。先诚恳道歉,深刻反省自己流程中的失误,通过沟通、发放优惠券、退款等利益补偿,安抚客户情绪,然后迅速发新货,超预期满足客户诉求。比如两件不同的货品并排放在货架上,而且包装几乎一模一样,谁过来取货都有可能拿错。想办法彻底消除问题,确保此类问题不再发生,邀请大家参与研讨。不但解决了问题,同时还教育了下属,让下属获得成长。这需要管理者把问题登记在册,把具体任务记录在任务清单中,明确责任人、完成标准、时间。
高效会议,怎么开?
从早到晚,早会、午餐会、招聘会、头脑风暴会、培训会、项目会、分享会、转型会........每个组织都会开例会,周例会或月例会,但由于很多管理者不懂得开例会的方法,导致每次开会既耽误时间又不解决问题。时间长了,不但参会者不愿意参加,连组织者也感觉例会是个鸡肋,开没有意义,不开好像也不应该。7、确保会议的效率和时间控制,避免拖延和无意义的讨论。开会,本质上是一个商业模式,和一切商业活动一样,是一个有投入、有产出的经济学游戏。
如何制定团队计划?
我们经常会在咨询和培训的过程中,问管理者一个问题:“上个月我们做了300万,下个月我们要做600万。”这说明这些管理者的头脑中,根本就没有思考实现组织目标的策略性计划!如果没有计划,所有下属还会按照以往的方式和节奏工作。也许会有管理者说:“我虽然说不出这个计划,但我知道怎么干,我带着下面人去尝试。”如果管理者说不出具体的计划,就证明心里的计划只是一个模糊的意图,而不是一份清晰的作战图。如果只有一个模糊的意图,那如何让团队成员理解并执行接下来的工作?因此,一个好的计划,能帮助管理者把一个模糊的意图整理成让团队清晰的作战图。当高层、中层和基层都清晰这张作战地图的时候,组织就变成了一部各个部件完美配合的机器。在OGSM的基础上,还有一个P(Plan)行动方案。管理者的任务,就是定义自己的仪表盘,也就是团队的量化指标。只要这些指标都在正常值里面运转,能够达到团队的总目标,这就是合格的仪表盘。组织设定目标之后,员工执行过程中产生差距,于是开始归因,制定计划。而计划一定是可量化的,千万不能出现“我要做到”、“尽快完成”等模糊的概念。比如,做一个故事类的脚本pattern,以达到发布后7天点赞量5000的目标。比如,在起标题时,自己先尝试列5种不同的标题,并通过小组讨论最后确定一个,以达到文章阅读量10w+的目标。等等。所以,计划都要打上check box,在周末写周报时一一检查有没有做到。
最后的话
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.5年,大企业平均寿命也仅7~8年。”很多企业的市场定位很准,产品体系很好,团队素养很高,可就是无法创造更多价值,实现更高业绩。缺失了管理,企业就像熄灭了一侧引擎的飞机,摇摇欲坠。今天,我们介绍了辰辉老师的4点管理经验,这些都是他多年的经验和思考。受限于篇幅,无法一一介绍,更多精彩,欢迎阅读他的书籍《不确定的危机下,做确定的业绩》。但是,我希望大家记住通用电气集团CEO杰克·韦尔奇曾经说过的一句话:2023年,确定性在哪里?3月20日,下周一晚八点
点击下方按钮预约,分享一些我的感悟
品牌推广 | 培训合作 | 商业咨询 | 润米商城 | 转载开白
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
声明:该文章系转载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,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,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,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,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,造成漏登,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#qq.com ,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,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。